声明:本文系统研究历史上全球性大国的海外军事基地建设历程,以设想的角度从中国的现实需求出发,论证海外军事基地建设的必须性,提出海外军事基地的建设目标。本文不包含任何政治倾向,本文作者衷心拥护我国"不结盟、不称霸、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基本外交方针。
说明:《和平的珍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海外军事基地",下篇是"中国如何建设海外军事基地"。请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1980年5月18日,由18艘中国舰只组成的庞大舰队在南太平洋公海海域焦急地等待,这支特混舰队包括了"旅大"级驱逐舰、901补给舰、"远望"测量船和"向阳红"考察船,他们的目标,是要在第一时间打捞溅落在此的东风5洲际导弹弹头。
然而,在东风弹头落下之前,各个国家的海空军已经行动起来。首当其冲的是澳大利亚的海军,其海军驱逐舰"吸血鬼"号不停地冲击中国的试验区域,中国海军只得分出舰只前往周旋拦截。但是,海中的拦住了,空中的却拦不住,由于中国人毫无空中力量,澳军P-3反潜巡逻机闯入试验区,大肆拍摄中国舰队。
不久后,苏联、美国、新西兰的舰队与战机相继赶到,企图先一步抢到中国洲际导弹的弹头。中国舰队一下子陷入了被包围的态势,连测量船和考察船这样的非战斗舰只都投入到了驱离外舰的战斗之中。由于缺乏支援力量,中国人只能希望弹头能够准确落入拼死守护的试验区中。
好在东风5洲际导弹不负众望落入指定区域,中国舰队在5分钟之内抢到了这枚宝贵的弹头。
这便是著名的580任务,这次任务直到今天仍是中国规模最大,动用舰船数量最多的海上护航任务。然而,即使组成了庞大的特混舰队,由于支援力量的欠缺,其中的凶险与紧张依然是令人心有余悸,如果任务失败,洲际导弹弹头落入敌手,那么数十年中国国防人的心血就将毁于一旦。
时至今日,这次任务依然值得我们总结与反思,在国力日渐强大的今天,是不是可以用海外军事基地来解决全球利益的问题呢?
在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逐渐突破海洋的束缚,在21世纪,全世界有90%的贸易都依靠海运完成,主要城市群也依靠海洋建立,同时,海洋所蕴含的丰富资源也成为了大国争雄的目标。为保护全球利益、彰显政治意志、干预地区事务,以至于建立霸权、征服世界,大国开始追求设立军事基地。
早在2000多年前,海外军事基地便被地方强权所重视,亚历山大帝国、迦太基、罗马等均设置有军事基地以保障军队的后勤与地区的统治。而在近代,西欧葡萄牙在16世纪于也门、霍尔木兹海峡、印度、马六甲、中国澳门等战略要地建立了军事基地和造船厂,使其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全球霸权利益和全球海上投射能力的国家。
随后,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海上马车夫荷兰依靠更为先进的造船技术与航海技术完成了全球势力扩张。至17世纪初,荷兰海军拥有2000艘战舰巡弋在大洋之上,并有200艘战舰常驻在分布全世界的军事基地之中。
历经100余年和四次英荷战争,英国人在18世纪取代了荷兰的地位,并接手了当时已经没落的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的殖民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末,英国人在全球部署大规模的军事基地,并且在印度、新加坡、中国香港等战略要地建立海军分舰队。其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庞大的全球军事基地体系让英国人称霸世界达一个半世纪之久。
在西欧大国蚕食世界的同时,位居北美的美国逐渐强大起来。19世纪末,美国人意外的获得了中途岛、阿拉斯加和夏威夷,机智的美国人并没有嫌弃这些飞地的莽荒和狭小,而是开始了军事基地的建设。同时期的海权论之父马汉则正式提出:
"作为一个强大的生产国家,美国亟需将注意力转移到建设大型商船队及强大的海军,进而建立海外殖民地,获取国际影响和控制的区域。"
这段话成为了美国人在其后百余年时间里的座右铭。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昔日不可一世的西欧大国元气大伤,其殖民地体系开始土崩瓦解。偏安一隅的美国逐渐成为世界一级,开始鲸吞式的收纳西欧大国的军事基地,在二战结束时,美国人在全球拥有2000余个军事基地和3万多个军事设施,成为人类历史上投射能力最强的霸权。
近代的历史表明,大国霸权一定是建立在覆盖全球的军事投送能力之上的,"海外军事基地",作为最具压迫性和枢纽性的军事设施,不仅保证了大国在某地区的军事力量存在,也为军力投送提供了必须的技术装备和物资,成为了大国在兴起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和拓展海外权力的重要手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对抗从幕后走向了台面。在1946年,白宫智囊克拉克·克利福德向总统提交了一份长达50页的"美国与苏联"的绝密报告。在这份报告里,克拉克认为苏联企图沿着它的中、东部边界建立一个臣服于苏联的保护地区,并坚信苏联会采取扩张主义,将影响扩大到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在这种情况下,
"美国的切身利益是同包括东西两半球和所有大陆在内的全世界联系在一起的,美国的利益迫使他必须承担起世界事务中的崇高作用,即坚决领导的作用。"
"美国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强大到足以抑制苏联,使其势力范围仅限于目前它所控制的地区。"
在遏制政策的指引下,美国在全球依然保留了1000多处军事基地,建立起由北方基地群、太平洋基地群、加勒比基地群、欧洲基地群和中东基地群等组成的庞大全球基地体系,并且根据试行不断调整这些基地的分布和任务,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美国的全球利益,在全球范围内对苏联进行包括军事、政治、经济和心理在内的全面遏制。
美国人的策略是成功的,其全球范围内的海外军事基地体系使得苏联和他的盟国始终面临强大的军事投送压力,并放弃了诸多海外利益。从苏联的海空军建设就可以看出,苏联人极为忌惮这些遍布世界各地的美军基地,认为这些基地极大地威胁了苏联国土以及核反击力量的安全,因此其海空军建设过于向保护核反击力量的角度上倾斜,以至于走出了一条畸形的国防之路。
1991年,红色帝国轰然倒塌,单极世界的美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还要强大,建立了对于其对手全面的绝对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对于世界局势的认知有了进一步的改变。正如老布什在当年的《战略报告》中一再强调的那样,
"冷战已经过去,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军事战略范围内,我们面对着比过去更加模糊不清的危险。我们不仅需要同一种特定的、有准备的敌人作战,而且要对付实力真空和地区不稳定所构成的威胁。冷战的结束使人类面临的危险更加多种多样:在世界许多地方,种族冲突正在蔓延,狂暴的国家给地区稳定造成严重危险,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更是对安全提出的主要挑战。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大范围的环境恶化更加严重,这给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稳定构成威胁。"
这段冠冕堂皇的话表示的意思简单而露骨,既然美国没有苏联一极作为遏制,那岂不意味着自己可以为所欲为?因此,美国的全球军事基地体系做出了重大改变,其几十年的核心任务由遏制苏联变成了干涉别国内政。
冷战之后的数十起地区冲突,美国的军事基地都起到了绝佳的跳板作用,方便美军进行军事投送。无论是在索马里、科威特、阿富汗,或是在伊拉克、波黑和利比亚的禁飞区,还是叙利亚、乌克兰这样的他国冲突,都能见到美军的战机从周边基地起飞,或是美国的航母停靠在周边港口。
在全球出击的同时,美国人也逐渐意识到亚太地区的重要性并开始将中国作为假想敌看待。2006年美国公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极为嚣张地指出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是处于战略十字路口的国家,必须充分利用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对这些国家施加战略影响,使其做出有利于美国的战略选择。
因此,美国人以军事基地为依托,构建起封锁中国的三层岛链,并且在第一岛链逐渐被中国突破后,果断放弃台湾,并且将日本和韩国前哨化,同时在中亚地区建立多个基地,企图掐断中国的丝绸之路。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掐住了中国的喉咙,使得中国的贸易线面临着极大的安全压力,美国人的尖刀抵在了中国人的胸膛!
自古以来作为陆地大国的中国其实在很早就意识到了国土外军事基地的重要性,自汉朝以来,大多中原王朝普遍会在周边地域设置军事基地,以作为军事投送和贸易路线的跳板。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在东南亚、南亚多处地方建造了军事设施,以满足其庞大船队的航行。但是,随着近代中国的贫弱和懦弱,中国在国外保持的军事存在荡然无存。新中国建立后,由于长期奉行国土防御政策,中国长时间没有获得国土外哪怕一处落脚地。
时至今日,依然有人在质疑中国是否需要建设海外军事基地,这个质疑实质上是非常愚蠢的。从历史经验上看,全球强权的更替从来都是全球范围内军事投送能力的更替。梳理历史可以发现,无论是荷兰取代葡萄牙、西班牙,还是英国取代荷兰,亦或是近现代美国取代英国,都是因为在长期斗争中赢得了全球军事基地体系的掌控权。而其秩序挑战的失败者,无论是德国还是苏联,都在没有掌握全球军事投送能力的情况下失去了国运。
从地缘政治上看,全球范围的军事投送能力是全球强权的必须。日俄海战已经证明,长期航行、没有基地作为后援的舰队再强大也不会赢得战争的胜利,而空军和陆军都因为腿短无法在中间支持的情况下执行全球军事投送任务。而在国际社会上,仅仅依靠庞大的对外援助是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的,只有大棒和胡萝卜并举,才能让某些地区俯首。阿尔巴里亚、乍得等国家对我国的态度充分说明,枪口抵在敌人腰后,双方才可能心平气和地说话。
从现实需求上看,我国急需能够保障国家利益的军事利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以内",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我国被一辱再辱,原因就在于没有一支能够延伸到印度洋的强大舰队。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家,贸易线就是我国的生命线,遍布全球的贸易线极易受到包括敌对势力、地方强权、海盗等各方的威胁,而依靠每小时只能跑50公里的海军舰队显然是不现实的,如果需要及时保障贸易线的安全,那么全球范围内的海外军事基地建设就势在必行。
从反帝国主义上看,击溃美国全球霸权就必须建立全球海外军事基地体系。正如"反潜最好的工具是潜艇,反导最好的工具是导弹"一样,制约美国全球海外军事基地体系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自己的基地体系。从目前的国际形势上看,全球性的战争基本没有可能,不会出现短时间颠覆美国霸权的机会,缓图之的最好方法就是美国的据点周边保持中国的军事存在,并在美国经济萎缩的情况下加大对所在国的经济和政治介入,以颠覆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和统治权。
那么,如果说中国建立全球海外军事基地体系是必须的,又应该将其建立成什么样的呢?
印度洋是重点。作为连接东西方的中间区域,印度洋不仅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而且周边资源型国家密布,是全球毫无疑问的战略高地,可以说,二十一世纪,谁掌握了印度洋,谁就掌握了全球主导权。现在以美国为主导的印度洋冲突不断、形势紧张,是中国介入的绝佳时机。目前,中国已经借助反海盗的机会在索马里建立了军事基地,并且获得了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斯里兰卡港口的经营权,初步完成了建立军事基地的前期部署。在未来,布局印度洋会是中国海外战略的核心,安抚印度、排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建立可以支持解放军远程作战的大型军事基地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务。
港口是核心。现代中国海军的建设实质上早已脱离了国土防御、近海防御的需要,正朝着远洋海军大踏步迈进。作者认为,无论是航母还是两栖攻击舰,实际上都不适合在台海或者近海使用,作为典型的进攻性武器,以航母为核心的航母战斗群或是以两栖攻击舰为核心的两栖打击群,都是为了全球作战准备的。那么,对于这些大型战斗群而言,港口的需求就尤为强烈,无论是补给、修整还是维修维护,港口基地的作用都不是补给舰等后勤简直能够替代的。另外,中国作为基建大国,在港口建设上具备极高的成本和技术优势,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很有诱惑力的,因此,中国可以通过共建、承建港口获得港口的使用权,不仅可以隐蔽地介入当地经济与政治环境,而且这相较于直接建立空军或者陆军基地也方便很多。
机动部署是主要方式。在具体部署方式上,中国应在关键地区比如印度洋设立大型永久基地,而在全球范围内的次要地区设立小型、机动而又灵活的军事存在形式,并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部署形式与维持方式。在仍然需要聚力祖国建设的现阶段,中国应着重获取东道国战略位点的短期进入,特别是紧急情况下的进入权利。而这一权利的获得可以包含在中国与东道的一系列安全合作与军事合作的框架性协定与安排中,应有效利用和租用东道国已有的基础设施,而避免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修建新的基地设施。这样来,中国既实现了增加海外军事存在和中国军力投送范围的目的,显示了中国维护海外利益的实力和决心,又避免了大规模、长时间的驻军对于中国国内经济的显著影响。
一国特别是世界上大国获取海外军事基地的历史现象由来已久,它既不是欧洲国家殖民扩张时期的特殊现象,更不是冷战时期美国或苏联各自结盟政策下的新兴事物。几千年来完全不同的历史时空下,不同的国家出于各自不同层面、不同维度的国家利益考虑,都会采取不同的方式获取世界上关键地区与战略要塞的基地进入。
虽然中国历来奉行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尊重任何国家的主权平等,也无意在他国领土上设立任何大型、永久性的军事基地。但随着美国将未来战略部署的核心环节放在亚太地区,中国的战略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安全环境也将持续恶化,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比如台湾问题、能源安全等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掀翻美国的全球霸权,急需中国不断加速自身的海军建设与远距离军力投送能力。
另外,当国际危机爆发时,中国所依赖的能源运输航线恐将处于中国军力保护之外,一旦敌对国家控制了该地区,中国的利益将遭受重大损失。同时,中国的国力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势必不断扩展自己的身份定位与利益边界,现今我国在贸易、投资、能源、海外侨民等方面的海外利益已具有地区性、全球性的特征,而海外基地设施的建立无非是一种保障自身国家利益的战略手段,不具有任何的意识形态意义,与中国"和平发展"的政策诉求也并无冲突。中国应以发展的眼光和创造性思维对待海外的补给基地和相关设施,建设性的进行海外基地设施建设的尝试。